【孩子做錯事不用處罰|該學的是負責】
今天很難得童童沒有放學症候群的爆哭
一家人終於久違的出去用餐💗
快吃完時,童童的專注力已經到極限了
開始蠢蠢欲動
一下摸摸碗裡的菜
一下拿衛生紙擦來擦去
一直動來動去,注意力不在吃飯上了 🤪
就在一個瞬間,她去抽桌上的餐墊
這一抽,她的水杯就倒了
水一下子「嘩~」的倒到她身上
弄的椅子、褲子、地上全濕了
面對這個狀況
我們同時閉上眼睛,做了一個深呼吸😤
並告訴自己,水打翻而已嘛
太太抽了兩張衛生紙,遞給她
用了一個溫柔的眼神告訴她
「自己擦吧」
童童也很清楚要面對自己的「邏輯後果」
就開始擦衣服、桌子
我看了一下地上的一攤水
又看了一下身後的服務人員
心裡有一點慚愧
「弄這麼髒,不知道他們會怎麼想我們?」
有點想起身跟他們道歉,但忽然一個想法閃過
「為什麼是我要道歉?又不是我弄的」
看了一下童童,我決定給她一個機會教育
👱🏻♂️「童童~妳等一下要去跟阿姨道歉」
👧🏻「為什麼?」
👱🏻♂️「因為妳打翻水,地上很髒,她等等要幫妳清,很辛苦」
👧🏻「喔」
👱🏻♂️「我可以陪妳,但妳要去道歉」
👧🏻「好」
吃完飯後,牽著童童,走到阿姨面前
👧🏻「阿姨...對不起」
👩🏻🦱「阿?!怎麼了?!」
「……」童童沈默了
相信她,已經體驗到 #負責有多困難
「妳剛剛發生什麼事了?」我提醒她
👧🏻「我把水打翻,地板弄髒了」
👩🏻🦱「哎唷~沒關係啦!我們清就好了啦!沒事啦!沒事啦!」
👱🏻♂️「童童,我有看到妳很勇敢的道歉,很負責哦!」
記得,鼓勵孩子❤️
我們處罰孩子的目的,不就是希望孩子不會再犯一樣的錯
可是,孩子不會再犯的原因,是真的知道錯在哪?
還是,害怕被處罰呢?
與其這樣,不如讓孩子去體驗「#因果關係」
以今天發生的事情為例子
🔸水倒了,衣服會濕,會不舒服。
🔸桌子會濕,必須用衛生紙擦乾。
🔸地板弄髒,造成別人的麻煩,自己要負責、道歉。
這個也就是所謂的「#邏輯後果」
用邏輯後果的方式,取代打罵的處罰
孩子更能從中學習
#該如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
父母,也不用為孩子的行爲負責
感到生氣、慚愧、羞恥
進而將這些情緒,轉移到孩子身上
避免不必要的親子衝突❤️